凄凉别后两应同,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上一句 下一句
出自先秦纳兰性德的《虞美人·曲阑深处重相见》
- 原文翻译:
-
曲阑深处重相见,匀泪偎人颤。凄凉别后两应同,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。
半生已分孤眠过,山枕檀痕涴。忆来何事最销魂,第一折技花样画罗裙。
- 虞美人·曲阑深处重相见拼音版:
-
qǔ lán shēn chù zhòng xiàng jiàn ,yún lèi wēi rén chàn 。qī liáng bié hòu liǎng yīng tóng ,zuì shì bú shèng qīng yuàn yuè míng zhōng 。
bàn shēng yǐ fèn gū mián guò ,shān zhěn tán hén wó 。yì lái hé shì zuì xiāo hún ,dì yī shé jì huā yàng huà luó qún 。
※提示:拼音为程序生成,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。
-
《于中好·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》
《生查子·鞭影落春堤》
《采桑子·土花曾染湘娥黛》
《菊花新·用韵送张见阳令江华》
《眼儿媚·咏红姑娘》
《满庭芳·堠雪翻鸦》
《虞美人·曲阑深处重相见》
《浣溪沙·雨歇梧桐泪乍收》
《木兰花慢·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》
《清平乐·孤花片叶》
《菩萨蛮(朔风吹散三更雪)》
《鹧鸪天(雁贴寒云次第飞)》
《浣溪沙·谁念西风独自凉》
《临江仙·寒柳》
《长相思(山一程,水一程)》
《沁园春·丁巳重阳前》
《一络索·过尽遥山如画》
《青衫湿(近来无限伤心事)》
《淡黄柳·咏柳》
《菩萨蛮·白日惊飚冬已半》
《采桑子(非关僻爱轻模样)》
《琵琶仙·中秋》
《蝶恋花·辛苦最怜天上月》
《临江仙·丝雨如尘云著水》
《清平乐(风鬟雨鬓)》
《采桑子(拨灯书尽红笺也)》
《鹧鸪天(背立盈盈故作羞)》
《红窗月·燕归花谢》
《蝶恋花(辛苦最怜天上月)》
《浪淘沙(夜雨做成秋)》
《采桑子(明月多情应笑我)》
《蝶恋花(今古河山无定据)》
《菩萨蛮·隔花才歇廉纤雨》
《于中好(尘满疏帘素带飘)》
《淡黄柳·咏柳》
《于中好·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》
《南乡子·秋暮村居》
《采桑子·当时错》
《菩萨蛮·春云吹散湘帘雨》
《浣溪沙·庚申除夜》
《点绛唇(小院新凉)》
《蝶恋花·出塞》
《赤枣子·寄语酿花风日好》
《四和香·麦浪翻晴风飐柳》
《浣溪沙(莲漏三声烛半条)》
《金缕曲(德也狂生耳)》
《菩萨蛮·催花未歇花奴鼓》
《浣溪沙·咏五更和湘真韵》
《河渎神·风紧雁行高》
《临江仙(飞絮飞花何处是)》
《记征人语(边月无端照别离)》
《蝶恋花(又到绿杨曾折处)》
《卜算子(娇软不胜垂)》
《眼儿媚·咏红姑娘》
《菩萨蛮(晶帘一片伤心白)》
《清平乐·孤花片叶》
《点绛唇(别样幽芬)》
《谒金门·风丝袅》
《浣溪沙(杨柳千条送马蹄)》
《咏笼莺》
《菩萨蛮(催花未歇花奴鼓)》
《采桑子(而今才道当时错)》
《金缕曲(此恨何时已)》
《木兰花慢·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》
《酒泉子(谢却荼蘼)》
《采桑子(谢家庭院残更立)》
《菩萨蛮·阑风伏雨催寒食》
《浣溪沙·残雪凝辉冷画屏》
《蝶恋花·出塞》
《采桑子(凉生露气湘弦润)》
《南乡子(泪咽却无声)》
《菩萨蛮(春云吹散湘帘雨)》
《虞美人·曲阑深处重相见》
《采桑子·塞上咏雪花》
《菩萨蛮·白日惊飚冬已半》
《清平乐(泠泠彻夜)》
《浣溪沙·庚申除夜》
《如梦令·万帐穹庐人醉》
《浣溪沙(谁念西风独自凉)》
《菩萨蛮·阑风伏雨催寒食》
《临江仙·丝雨如尘云著水》
《好事近·帘外五更风》
《山花子·风絮飘残已化萍》
《减字木兰花(相逢不语)》
《水调歌头·题西山秋爽图》
《采桑子·九日》
《如梦令(纤月黄昏庭院)》
《菩萨蛮(为春憔悴留春住)》
《菩萨蛮(隔花才歇帘纤雨)》
《菩萨蛮·朔风吹散三更雪》
《踏莎行·月华如水》
《山花子·小立红桥柳半垂》
《卜算子·新柳》
《摊破浣溪沙(风絮飘残已化萍)》
《采桑子·土花曾染湘娥黛》
《秣陵怀古(山色江声共寂寥)》
《生查子(短焰剔残花)》
《忆秦娥·山重叠》
《菩萨蛮(春花春月年年客)》
《浪淘沙·夜雨做成秋》
-
虞美人·曲阑深处重相见赏析
前两句叫人读来摇心动魄,后两句词意陡转,道破这原是记忆中的美妙而已,现在已经是别后凄凉,凄清幽怨到让人不堪承受了。下阕紧承上阕词意,将失意一倾到底,用词精美婉约,然凄怆词意并未因此而消减,依然辛酸入骨。容若此词和后主词还有一点相似,就是不过多的借助外景,而选择用白描的手法深入内心,感情恳切,用词清净。
江淹说,黯然销魂者,唯别而已。是怎样难以排遣的离愁别绪让人憔悴?半生已经孤零零地渡过,思念却未消减。泪水却依旧会毫无节制地濡出来,沁湿了枕头。想来,余生活着也只是为了生长繁衍重复延续这种孤独。与她离别不过数年。容若却觉得半生已过,心态一老如斯,这种苍老是行在旷野中劈头一道闪电,迅疾猛烈瞬间经年。
忆来何事最销魂,第一折技花样画罗裙。兰心惠质的女子,不屑用外面的庸脂俗粉,而别出心载的用山水画的折枝技法,在素白的罗裙上画出意境疏淡的图画。
-
纳兰性德(1655-1685):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,原名成德,字容若,号楞伽山人,满族,满洲正黄旗,清初著名词人。 性德少聪颖,读书过目即能成诵,继承满人习武传统,精于骑射。在书法、绘画、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。康熙十五年(进士。授三等侍卫,寻晋一等,武官正三品。 妻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,赐淑人,诰赠一品夫人,婚后三年,妻子亡故,吴江叶元礼亲为之撰墓志铭,继娶官氏,赐淑人。妾颜氏,后纳江南沈宛,著有《选梦词》“风韵不减夫婿”,亡佚。纳兰性德死时,年仅三十一岁,“文人祚薄,哀动天地”葬于京西皂荚屯。有三子四女。一女嫁与骁将年羹尧。纳兰性德与朱彝尊、陈维崧、顾贞观、姜宸英、严绳孙等汉族名士交游,从一定程度上为清廷笼络住一批汉族知识分子。一生著作颇丰:《通志堂集》二十卷、《渌水亭杂识》四卷,《词林正略》;辑《大易集义粹言》八十卷,《陈氏礼记说补正》三十八卷;编选《近词初集》、《名家绝句钞》、《全唐诗选》等书,笔力惊人。 纳兰性德以词闻,现存349首,哀感顽艳,有南唐后主遗风,悼亡词情真意切,痛彻肺腑,令人不忍卒读,王国维有评:"北宋以来,一人而已"。 朱祖谋云:"八百年来无此作者" ,潭献云"以成容若之贵……,而作词皆幽艳哀断,所谓别有怀抱者也",当时盛传,“家家争唱饮水词,纳兰心事几人知”。《纳兰词》传至国外,朝鲜人谓“谁料晓风残月后,而今重见柳屯田”。纳兰词初名《侧帽》,后名《饮水》,现统称纳兰词。
名句类别
「
抒情」